最近东北、湖南、福建地区电力供应不足,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,一定程度影响了居民生活和企业运行。

东北限电原因曝光考验还在后面  国家电网:最大可能避免拉闸限电

这场拉闸限电,早些时候是集中在几个地方一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,如纺织业首当其冲,但是目前已经出现了向居民用电转移的情况。

网上有网友发帖说,因为小区停电,有孕妇不得不爬楼梯上24楼;还有一个地方,一家三口因为停电结果一氧化碳中毒。停电怎么就导致煤气中毒呢?因为家里烧煤取暖,但是因为没电,本来用来排出废气的排气扇不起作用了。这家人现在还做吸氧治疗。

这还不算完。有地方因为限电,竟然影响到红绿灯运行,导致交通拥堵。

还有地方因为限电,导致水务公司无法正常供水,也就是停水了。相关公告直言,这种“不定期、不定时、无计划、无通知停电限电”,将持续到2022年3月。

对了,还有地方建议三层以下楼层就不要用电梯了。

放在以前,这简直难以想象。但是,现实就这么魔幻地发生了。

什么原因造成东北等地区的电力紧张

早在今年5月,《财新》周刊就做了一个专题《新一轮电荒从何而来?为什么会常态化?》,说的就是这事情。只不过,这是局部区域出现的状况,没有进入全国公众视野。

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,从年初开始,受各种因素影响,用来发电的动力煤价格开始一路飙涨,从600元/吨左右涨到了约1200元/吨的历史新高,整整翻了一倍。

火电是目前我国的主要电力供应来源,约占总发电量的70%。作为主要原材料的动力煤价格上涨,如果电价不涨,就意味着“面粉比面包贵”,出现价格倒挂现象。按照现在的发电成本,每发一度电,煤电企业要亏损一毛钱。这种情形下,就会挫伤煤电企业的发电积极性。

煤和电是一对欢喜冤家,既要在一起,又要经常吵架。动力煤价格太便宜,煤企会亏损,价格太高,则发电企业扛不住。这中间是有一个盈亏平衡点的。而目前动力煤的价格,已经远远偏离了平衡点。

问题还在于,动力煤价格是市场化的,而电价却不是。

这容易理解:电是公共必需品,如果随行就市,老百姓吃不消。但扛不住成本,卖多少亏多少,发电企业也难以维持。近日,11家燃煤发电企业就联名上书北京市有关部门“哭穷”,声称由于燃煤成本与基准电价严重倒挂,“部分企业已出现资金链断裂”。

如果一时半会不能涨价怎么办?无非就是减少发电。少发电,就意味着少亏损。所以,虽然国内的总体电力供应能力足以覆盖社会需求,但在不同地区以及受不同发电类型(其他还有风电、核电等)的制约,在特定情形下(如火电成本倒挂),在局部地区就可能出现用电紧张局面。

一些地方限电对准居民用电,以及南方一些城市的限电限产,与此有关。

9月26日人民网发表的“人民快评”《多地拉闸限电,不能让老百姓生活受限》也指出,确保能耗双控目标及时完成,“弯不能拐得太猛,车不能刹得太急”,“不能任意停止居民用电,影响民众基本生活”。文章还指出,有关地方应落实中央规定,切勿激发矛盾、转嫁责任。

明明是念歪了经,却把原因推给“能耗双控”,明明是不体恤企业难处,不顾及民生需求,还振振有辞,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。这恐怕也是加重当前用电紧张局面、加深社会经济矛盾的一大成因。

当然,对于这一轮拉闸限电,如果非要找一个“罪魁祸首”,那可以说,这一切的发生都与疫情有关。

全球疫情的发生,不仅对人类疾病防控、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,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。事实上,当下不仅中国出现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,全球都在经受着“能源荒”。

国家电网:最大可能避免拉闸限电

针对当前供电形势,国家电网公司表示,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充分发挥“大国重器”“顶梁柱”作用,践行“人民电业为人民”企业宗旨,综合施策、多措并举,全力以赴打好电力保供攻坚战,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,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,坚决守住民生、发展和安全底线。

一是强化全网统一调度,合理安排运行方式,服务好发电企业,做到应并尽并;

二是统筹调配资源,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优势,挖掘跨区跨省通道送电潜力;

三是加强用电情况监测,全力做好居民生活用电保障,服务好用户,回应好关切;

四是严格执行政府制定的需求响应与有序用电方案,及时做好沟通协调工作,全力维护供用电秩序稳定;

五是严格落实供电保障责任,完善各项应急预案,加强电网运行应急值守,确保安全可靠用电。

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