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《亚洲周刊》十大小说揭晓,获奖作品和作家分别是:《耶路撒冷》徐则臣(中国大陆)、《微喜重行》黄碧云(中国香港)、《女儿》骆以军(中国台湾)、《老生》贾平凹(中国大陆)、《三个三重奏》宁肯(中国大陆)、《妈阁是座城》严歌苓(美国)、《无尽藏》庞贝(中国大陆)、《台北恋人》蓝博洲(中国台湾)、王小妮《一九六六年》(中国大陆)和《谁在暗中眨眼睛》王定国(中国台湾)。
《亚洲周刊》认为,这十位作家的作品涵盖广阔的生活空间,从眼前踽踽独行的个体,直至头上闪烁的星空与银河。既有重写个人一生,也有通过一己经验,寻找与时代、历史的关连,甚至跨入未来的科幻世界,拯救当代文明;亦有以贪官题材切入社会的物欲、人性的缺点,深入表现权力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的异化;但更重要的是,把浓墨重彩放在“爱的救赎”上面。
《亚洲周刊》的评论认为,中国大陆作家徐则臣通过自己走过的那条弯曲、执拗的路,努力寻找个体与时代、历史的关连。香港作家黄碧云化身为“微喜”,把走过的人生路重走一遍,纵使撞得头破血流;小说家的创作从来不只是讲故事,而是“故事反思”,在小说之中有小说的思考,以小说反思小说,或者合二为一;对于台湾作家骆以军而言,书写《女儿》同时是书写“书写《女儿》的方法”。在当代文学中,宿命感是一个被遗忘已久的主题, 尤其在中国大陆,更曾经长期被视为禁忌。今年,不少作家却重拾起这个主题。爱,是唯一的救赎之路。
1. 徐则臣《耶路撒冷》(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)
《耶路撒冷》被中国评论家誉为一代人的心灵史,七十后青年作家徐则臣伏案六年,交出这部四十五万字的作品。小说以初平阳起、以初平阳终,单数标题的章节以初平阳的情人、朋友为名,是故事的主体,共同围绕的中心点是景天赐的自杀事件,作者来回描摹,经由几个人痛苦的回忆,拼凑出死亡事件的可能性;双数章标题则是由初平阳的专栏、随笔、演讲稿、短篇小说等组成,不会干扰到主体故事的推进,反而提供了一片缓衝与思考的区域,在文本内部制造出映照的空间。
徐则臣,197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。毕业于北京大学中 文系,文学硕士。代表作有长篇小说《午夜之门》、《夜火车》、中篇小说《苍声》、《西夏》、短篇小说《花街》、《最后一个猎人》等。作品《如果大雪封门》 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。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“70后作家的光荣”,“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”。
2. 黄碧云《微喜重行》(天地图书有限公司)
《微喜重行》,可分拆为:微喜,重行。书中女主角叫周微喜,哥哥叫陈若拙,微喜以第一人称“我”重写一生的故事,主要内容关于兄妹乱伦。其实,这方面的交代比较隐晦,重点放在乱伦对兄妹二人一生的影响。“微喜将她写过的,再写一次。你将我视作微喜,亦无不可。这是我写给我哥哥的遗书。”《微喜重行》内容有强烈的自传性成分,真实深刻、绝望而无助,它算是黄碧云对个人情感和过去作品的“重写”,呼应了1991年她的第一部描写兄妹情的作品《其后》。
黄碧云,1961 年生于香港。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毕业,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犯罪学硕士。曾任香港英文《虎报》记者、议员助理,也开过服饰店。曾获第三届和第十二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小说奖、第四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散文奖、第六届香港书奖、《号外》“创想生活奖2012——文学”等等。作品亦多次入选台湾文学小说选集。文字风格强烈,善于描写人性阴暗面。
3. 骆以军 《女儿》(INK印刻文学生活杂志出版社)
在现实世界中只有两个儿子、暂时没有女儿的骆以军,在2014年完成了长篇小说《女儿》。
奉“女儿”之名,骆展开多线叙事。“女儿”是国家级造物计划的基因工程,亦是作者的小说写作计划及方法。有时“女儿”存在于老父的伤感回忆中;有时是作者“设计一个‘我想像中的女儿’”,教导她如何爱人?如何不被人羞辱而失去自尊?如何同情理解他人之痛苦?
骆以军,1967年生于台北市,是目前台湾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。祖籍中国大陆安徽省无为县,私立中国文化大学文艺创作组毕业,“国立”艺术学院戏剧研所硕士。作品以小说为主,兼及随笔、诗歌。长篇小说《西夏旅馆》于2010年获得“红楼梦奖”(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)首奖。作品有《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梦游街》、《遣悲怀》、《月球姓氏》等。
4. 贾平凹《老生》(人民文学出版社)
《老生》的故事发生在陕西南部的四条山村,从二十世纪初一直述说到今天,形同现代中国的缩影。书中的主角老生,是一个在葬礼上唱丧歌的职业歌者,他身在两界、长生不死,通过他的所见所闻所记,发生在不同时间、不同地点的四个故事被连缀起来。作家贾平凹巧妙地把中国古典名著《山海经》写山川地理、鸟兽虫鱼的片段嵌入小说中,并用解读《山海经》的手法推动历史的发展,远古的时空跟当代的事件紧扣在一起。《山海经》成为中国人活动的背景与舞台,在台上演出的是从古到今的中国人,老生则见证了几代人命运的辗转、村落的兴衰、时代的改变。
贾平凹,1952 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,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。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、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。现为西安建筑 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。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;1993年创作《废都》;第十二部长篇小说《秦腔》于2006年获得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“红楼梦奖”、 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。
5. 宁肯《三个三重奏》(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)
《三个三重奏》以第一人称“我”作为叙述角色,讲了三个故事,形式类似室内乐由钢琴、小提琴、大提琴组成的三重奏。三个不同的人的故事,以不同维度的讲述,使《三个三重奏》的结构有著音乐和建筑般的丰富性。不过,在真实的舞台上,过分离奇的情节,反而会稍为削弱作品的表现力。
宁肯,1959年生于北京,本名宁民庆,中国当代作家。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二分院,1980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,发表诗歌作品。1984年至1986年在西藏生活工作,创作了大量有关西藏的系列散文,使其成为“新散 文”创作的代表作家。曾获得第二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奖、第一届红楼梦奖推荐奖。代表作有长篇小说《蒙面之城》、《环形女人》等。
6. 严歌苓《妈阁是座城》(人民文学出版社)
严歌苓的《金陵十三钗》写发生在一九三七年的南京大屠杀,《陆犯焉识》讲的是中国大陆文革时的事,拍成电影《归来》,而这一次她写了一个离我们很近的故事。《妈阁是座城》,以2008年的澳门为故事背景。
赌场掮客,亦即叠码仔梅晓鸥在妈阁机场迎来了她的一位大客户:风度翩翩的北京大房地产商段凯文。同时,她以前的一位输得负债累累而被禁止入境的客人:木雕艺术家史奇澜,居然也出现在澳门机场。当赌客在赌场的豪华贵宾厅激战正酣之时,梅晓鸥的一场人生的豪赌也正在澳门,这个弹丸之地上演。她陷入了与两个男人的複杂情感与人性的博弈之中。这时,她的初恋情人、儿子的父亲、嗜赌的前国家科研机构干部卢晋桐亦已来到,要夺走她唯一的儿子。
严歌苓,1958年生于上海,12岁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文工团,学习舞蹈并在部队里学习写作,从军十五年。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,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。1989年赴美留学,获写作硕士学位,现为好莱坞专业编剧。作品用中文、英文写作,被翻译成多国文字。代表作有小说《一个女人的史 诗》、《陆犯焉识》等。
7. 庞贝《无尽藏》(作家出版社)
庞贝说,他写《无尽藏》写了五年,但构思了二十年。小说故事缘起于《韩熙载夜宴图》,集禅意、诗意、悬疑于一身。《夜宴图》中数十位人物,在庞贝的笔下,蓦然活转过来,鬆动了历史与虚构的界限。五代十国南唐末期名将林仁肇因为一幅画作被后主李煜加害,其子从林仁肇迷宫式的暗语及暗示中,找出真相,最终成功复仇。
庞贝,生于1966年,1985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,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。1989年秋,转业离开北京。此后曾隐居写作,后为谋生供职报界,曾任《香港商报》首席记者,现居深圳。出版译著及编著作品多种,近年作品有电影剧本 《上海王》、话剧剧本《庄子说》,以及长篇小说《无尽藏》。《无尽藏》被誉为集东方禅意与西方悬疑于一体。
8. 蓝博洲《台北恋人》(INK印刻文学生活杂志出版社)
一九四九年四月六日,国民党军警直接进入台北两所大学的校园,集体逮捕了数百名住宿学生,史称四六事件。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的惨烈行动,开启了接下来白色恐怖的黑暗时代。然而长久以来,此一事件被刻意遗忘。
台湾作家蓝博洲以一九四九年的四六事件为蓝图,费时九年酝酿出《台北恋人》,试图还原历史。蓝博洲调查研究了各种档案材料,以多年蒐集来的口述历史为本,以倒叙法第一人称方式,描述一位在四六事件后出走至中国大陆、五十年后才得以返回台湾的老妇人,不断寻访当年失去音讯的恋人。也通过从其他朋友旁敲侧击得知事件始末,拼凑出五十年前事件的真相。
蓝博洲,1960 年生于台湾苗栗县西湖乡,客家人,毕业于辅仁大学法文系。大学时期认识陈映真及杨逵两位白色恐怖政治犯,开始探究相关历史事件包括“二二八”事件。1983年 开始写小说。曾任职《人间杂志》、《自由时报》及时报文化《台湾民众史》丛书特约主编等职。同年10月,应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邀请,担任驻校作家。现任夏潮联合会会长。
9. 王小妮《一九六六年》(东方出版社)
一九六六年,是中国爆发“文化大革命”的第一年。她在《一九六六年》的前言里说,那一年,她才十一岁,“看见很多,听见很多。不知道父母去了什么地方。怕院外木栅栏上的大字报,准备把茉莉花瓣晒成茶叶,一听到喇叭声口号声,就跑到街上去看敲鼓,看演讲,看游街,看批斗,好像生活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”。多年以后,王小妮回顾一九六六年,从童年视角还原当年的真切生存体验。
收在《一九六六年》里的十一个短篇,是关于这一年的系列小说。王小妮怀著诗人的敏感,用诗意的文字、含蓄的手法、简单的故事,抒写记忆中一九六六年特有的气味、声响、色彩,表现突然降临的事变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。
王小妮,满族,1955年生于吉林长春。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,毕业后做电影文学编辑。作品除诗歌外,涉及小说、散文、随笔等。2001年夏,受邀赴德国讲学。2003年获得由中国诗歌界最具有影响力的三家核心期刊《星星诗刊》、《诗选刊》、《诗歌月刊》联合颁发的“中国2002年度诗歌奖”。曾获美国安高诗歌奖。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。
10. 王定国《谁在暗中眨眼睛》 (INK印刻文学生活杂志出版社)
《谁在暗中眨眼睛》以二十五篇短小说,截取世间男女的众生相。其中,包括卖身的女人、失婚的男人、年老失智的小三、守坟的青年、料理店学徒、跛脚花店送货员、开挖土机的女驾驶员、富商的情妇、走后门的律师、重病的母亲……他们各自陷在不一样困局里,进退两难。王定国以精炼而富诗意的文字,捕捉这些人的欲念、悔恨与惆怅,那些无法再碰触却也遗忘不了的爱恨。这个小说集中的每个短篇只有大约两三千字,篇幅短,但却含无穷馀韵。在这铺张、夸大的年代,王定国在写作方面的自我节制,形同一个变种;流经他笔下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,都经过仔细斟酌。
王定国,1954 年生于台湾彰化,台中侨光商专毕业。曾任建设公司企画、《台湾新文学》杂志社长,现任国唐建设公司董事长。作品大都与童年处境息息相关,笔下人物“各个深 含悲情”(自叙)。擅长精巧地运用许多伏笔,表达小说中人物与事件互相撞击的关系,并且充分表达现代人的心理。曾获全国大专文艺创作奖、《时报》文学奖、 《联合报》小说奖。
(获奖作家和作品介绍来自亚洲周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