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征是红军最艰难的一道关卡,素有过草地难,难于上青天的说法,很多从战争中存活下来的老兵,对草地依旧有深深的忌惮,无数战士牺牲在草地当中,根据记载,仅仅是红四方面军,在草地中牺牲的战士就达到了4万多人。
为何草地会让红军有这么大的牺牲,难道草地真的会“吃人”吗?除了后勤补给方面的问题,没有应对经验也是战士牺牲的主要原因,那么当年那片“吃人”的草地,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呢?
草地中的牺牲
当年红军走过的那片草地全称为松潘草原,位于四川省的西北部地区,是四川连接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,整体海拔非常高,平均达到了3400米左右,是非常典型的高寒地区,同时也是阿坝州北部的重要牧场。
松潘草原
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“草地”是一个风景秀丽,气候宜人的地区,是春游和秋游的首选,但这样的风景在当年的松潘草原当中并不存在,由于地处高寒地区,松潘草原虽然是草地,可气候非常寒冷,在这里只有耐寒的动物才能存活下来。
除此之外,松潘草原还非常的潮湿,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沼泽,沼泽范围几乎达到了30多万公顷,非常的恐怖,那么当时的草原都给红军带来了怎样的麻烦呢?
沼泽是红军过草地初期所有战士的噩梦,因为草地当中非常的潮湿,几乎无法通过“经验”以外的方式来判断沼泽的位置,也许你前一步你还踩在土地上,下一脚就踩到了沼泽当中,而且当时的战士并不了解沼泽,在陷入沼泽后会像落水一样不停的挣扎,这种行为反而加速了下陷的速度,再加上战士们拼命搭救,因此战士们会出现多人同时牺牲的情况。
好在后来战士们找到了应对沼泽的方式,在陷入沼泽后,立刻停止挣扎,等待旁边的战士用木棍、绳子等将他拉出来,如果战士的数量较多,大家还可以通过手拉手的方式一起向前走,有人陷入沼泽后马上就会被拉起来。
除了沼泽,疾病、寒冷、饥饿等都是战士们身死的原因,由于当时准备不足,外加后勤补给方面的缺乏,战士们面对草地中寒冷的天气和潮湿的地面,几乎没有抵抗能力,再加上草地中缺乏树木,战士们就连最基本的取暖都做不到,因此在草地中牺牲的战士非常多。
幸运的是,红军最终渡过了草地,彻底粉碎了老蒋的围剿行动,为革命留下了大量的有生力量,那么在时隔多年后,当年“吃人”的草地变成了什么样子呢?
治理草地
在革命胜利后,各位领导对草地依旧念念不忘,虽然现在已经不需要进入草地,可草地的治理依旧刻不容缓,一方面在于很多牧民还会在这里进行放牧,每年都有大量的牧民和动物在这里死亡,另一方面松潘草原本身非常适合进行放牧,如果治理得当,松潘草原不仅不会吃人,还会成为一个十分优质的牧场。
于是我国立刻调集了大量的专家开始研究松潘草原的治理工作,首要解决的就是沼泽和积水问题,经过专家们的调查发现,松潘草原的降雨量属于正常状态,且这种降雨量并不是形成沼泽和积水的主要原因,松潘草原会出现沼泽这样的情况,其实是有一些类似湖泊的出现。每次降雨后,松潘草原就像是湖泊一样无法将这些雨水排出去,久而久之,这里积攒的水分越来越多,充斥了整个草原,因此才会形成沼泽,即使没有形成沼泽的地方,土壤中也布满了水分,用脚轻轻一踩就会冒水。
既然知道了原因,治理起来自然非常的简单,专家针对松潘草原制定了三条策略:
第一条就是排水,在松潘草原上修建大量的排水渠,让草原中的雨水和积水可以通过排水渠流到附近的湖泊当中,这样就可以让松潘草原中的水分逐渐减低,形成正常的草原状态。
第二条则是种植吸水能力强的青草,由于常年积水,松潘草原中的水分已经进入土壤深处,很难通过人工的方式去排出,但在种植青草后,可以快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,同时还能稳固土壤,对沼泽也有非常好的效果。
第三条则是在这里进行开垦,种植农作物,农作物的好处就是避免土壤松软化,在农作物覆盖下的土壤,绝对不会形成沼泽,经过这样三条措施,松潘草原很快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,不仅大面积的土壤不再出现松软和冒水的情况,很多沼泽也慢慢的变得坚硬起来,正常行走和种植农作物都没有问题。
现在的草地
经过治理后,草地已经不会再“吃人”,同时还可以用来种植和放牧,如果开发得当,完全可以成为一片肥沃的土地,因此当地政府开始和牧民进行沟通,让他们从原来的“纯放牧”形式转变为放牧和种植同步进行的生活方式,经过多年的发展,曾经荒无人烟的草地也变得“热闹”了起来,几乎随处可见正在吃草的动物和牧民的帐篷。
由于治理得当,这里已经没有了安全隐患,因此松潘草原在适合居住和放牧的同时,也可以用来旅游,出现了扎嘎瀑布、二道海、丹云峡,雪宝顶等著名景点,松潘草原“吃人”的事情,永远的留在了历史当中。
结语:
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,对于这个带给无数战士噩梦的草地,我们不能惧怕,要用最合理的方式去应对他,同时,对松潘草原的治理,也是对牺牲在这里的战士进行慰藉,由于当时大部分战士被沼泽所吞噬,或者冻死在这里,他们的遗体无法被找回,只能和松潘草原融为一体,但他们可以在牺牲后亲眼见证这里的变化,看到他们为之付出生命的理想终于实现,以安慰他们的在天之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