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猎鹰9号”发射后2分半钟爆炸解体坠入大西洋,不但使完美的发射记录被中止,回收火箭的任务也随之泡汤。这也是8个月内,空间站补给任务第3次失败。
“猎鹰9号”爆炸解体瞬间
6月28日,SpaceX公司CEO埃隆•马斯克(Elon Musk)44岁的生日这天,收到了一份糟糕透顶的“礼物”——搭载无人货运飞船的“猎鹰9号”火箭出现严重故障,发射后2分半钟爆炸解体坠入大西洋。事故原因伊隆·马斯克认为火箭前端液氧罐压力过高,但没有提进一步供有关火箭爆炸的任何细节。肖特维尔称:“我们必须找到失败的原因并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发射时的气象条件完美,“猎鹰9号”上升到约43千米高度时,一级火箭所有9个引擎运行正常。火箭升空两分多钟后,传感器数据显示,二级火箭的一个液氧罐压力过高,随后事故发生。
事故原因的分析可能要花费几个月。《国际太空杂志》执行主编庞之浩分析称,“猎鹰9号”的设计不会有大问题,问题可能出现在研制和生产过程中。“猎鹰9号”的可靠性较高,采用了大量的备份系统,如一级火箭有9台发动机,即使有一两台发动机停止工作,火箭也能继续完成任务。
SpaceX是第一个向国际空间站输送物资的商业性太空公司。自2010年以来,“猎鹰9号”已成功发射了18次,其中6次是承担美国航空航天局(NASA)的空间站货运服务。让所有人意外的是,在“猎鹰9号”第7次向空间站运送物资时,完美的发射记录被中止。
猎鹰9号火箭升空爆炸解体gif动图
值得一提的是,本次发射任务还有一个焦点,就是火箭升空后能否最终平稳地实现回收。在“猎鹰9号”发射前,SpaceX的回收船已经在大西洋的预定位置待命,回收平台上写着“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”(我当然还爱着你),但现在,“爱人”一去不返了。
“回收火箭的技术太复杂了。”庞之浩对《财经》记者分析,这要求火箭精确降落在回收平台上,同时要控制火箭的垂直姿态,此外要让火箭实现软着陆,其缓冲发动机的推力要实现精准控制。
SpaceX也将之形容为“在狂风中让扫帚立于手掌之上”。2015年1月和4月,“猎鹰9号”两次回收火箭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。
进行回收试验有个前提,就是不能影响主任务的进行。但由于回收试验必然要对火箭做一些改进,比如,多添加燃料,增加一些姿态控制系统。这会不会对发射任务有影响?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。
宇航员Scott Kelly刚刚在空间站看到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发射失败画面,有些悲伤。
SpaceX之所以要攻克火箭回收难关,主要目的是降低发射成本。“如果能回收第一级,可使发射成本降低80%;如果还能回收第二级,进一步降低到99%。每次发射的燃料成本只有20万美元。”庞之浩说。目前,“猎鹰9号”已经实现业界最低的发射费用,不到6000万美元。
按照计划,“猎鹰9号”在未来几年开始将美国宇航员运送到国际空间站,但此次发射失败必然让计划复杂化,这对于商业载人航天的发展是个沉重打击。
2014年,美国轨道科学公司(Orbital)的“天鹅座”飞船点火后不久爆炸,英国维珍银河公司(Virgin Galactic)的载人商业飞船“太空船2号”坠毁,加上本次事故,连续的失败让业界担心“商业载人航天的模式是否可行”?
全球大部分的载人航天任务都属于政府投资的民用航天。美国政府为了节约资金采用商业模式,由私营公司投钱研制火箭和飞船,政府采购。现在看这一模式似乎还存有疑问。载人航天人命关天,要把人的安全放到第一位,必须找一个平衡点,既能保证天地往返的运输安全,又能让商业公司盈利。
马斯克也是电动车特斯拉的创始人,但航天领域的事儿显然比电动汽车困难得多。这次事故将马斯克的太空梦想进程打断了,一方面是后续发射计划的延期,另一方面对客户信心也有巨大打击,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其与NASA的合作。
无论如何,尽早查清事故原因,对于技术改进,提高安全保障和提振客户信心,都是至关重要的。